蝙蝠俠-暗夜騎士歸來 b> 熱血
5
118
22
作者:DC Comics
类型:漫畫
又名:The Dark Knight Returns“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。故事里的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……” 曾幾何時,這句話在美國漫畫里時常出現,基本都是作者YY未來故事,內容無非布魯斯年老退居二線,羅賓或者他兒子繼承衣缽,將蝙蝠派發揚光大……好吧,這不是武俠。就算有悲劇結局的,也是英勇獻身這一類的偉大主題。米勒版的不一樣。羅賓已死。50歲的蝙蝠俠已經于十年前掛袍。警察局長戈登即將被迫退休。罪惡之城——我是說高登市,街頭的暴力犯罪變本加厲。 換言之,蝙蝠俠從前的一切努力,都是白費。他重出江湖。而他也喚醒了昔日的敵人,并被新任局長視為法外兇徒。究竟是罪犯的存在造就了蝙蝠俠,還是蝙蝠俠的存在帶動了犯罪? 米勒違背了之前所有漫畫中的教條。沒有陰謀詭計,沒有衣著鮮亮的壞蛋,也沒有華而不實的“死亡陷阱”和小道具。犯罪的理由很簡單:金錢、權力、或是單純的變態。這里沒有帥哥美女,沒有正義英雄,沒有華麗的戰斗,只有一個無情的現實世界,和一個試圖挑戰體制的人。 這部作品里的蝙蝠俠不是英雄,而是一個反英雄。但他的行為——特別是他早已不復當年的巔峰狀態,就連強壯的心臟也無法承受接連不斷的戰斗,卻依然毫無懼色的面對各種追兵——卻無法不帶有英雄色彩。他拒絕接受“老兵不死,只是凋謝”的結果。 蝙蝠俠收服街頭的小混混,形成一支新的幫派——很難說他們究竟是罪犯還是受害者。他同綠箭(之前在漫畫中就一貫是左派立場)的合作,則更具政治色彩:忠實聽命于總統,以求換得超人類的生存空間的超人,淪為了當局的忠犬;反倒是身為凡人的他們,打出了決不妥協的信號。即使代價是死亡。 書中不可避免的帶著冷戰的烙印。一觸即發的緊張感彌漫在全書中。顯然,當時米勒已經在反省大眾媒體的影響,廣泛采用“電視播報”這一形式,不僅為主題推波助瀾,也傳達各方的觀感:既不同于“超人歸來”的萬眾歡呼,也不同于X戰警們受到的歧視和排擠,一個地下的執法者引來的是懷疑與爭議。公眾在電視上辯論不休,對他的行為有褒有貶。這種手法后來被許多人模仿。而布魯斯父母被槍殺時珍珠掉落的那一組慢鏡頭,也被無數畫家一而再、再而三的重復。 本書成為了主流漫畫的一座里程碑。它氫彈般的爆炸效應震動了整個產業,由此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:蝙蝠女癱瘓,羅賓不久就被殺死;他和超人等其他英雄的關系,從前是好友,而接下來的作者們則遵循了米勒的腳步——他們必有一戰。此后二十年的蝙蝠俠漫畫,都因此定下了基調——黑暗、冷酷、孤僻、不擇手段。 而這正是DKR最大的副作用。很多人對米勒的作品存在著誤讀,僅僅被他筆下那個黑暗的世界所震撼,卻忘了他在黑暗中,同時還埋藏了一絲希望,以及對希望的追求。于是他們開始模仿所謂的“黑暗”路線,卻只學得些皮毛。不是要孤僻麼?便讓人物命犯天煞孤星,眾叛親離;不是要冷酷麼?便抹去他所有的人性,讓他徹底的“愛無能”;至于黑暗——還沒有人能模仿米勒的黑暗,連皮毛也不能。
立即閱讀
立即閱讀